打羽毛球的都知道,打球要将球往对方空挡处打


对方在前面,就打后面;对方在左边,就打右边;总之,就是将球打在对方场地的空白处,以为那是空挡。随着比赛经验的积累,你会慢慢感觉到自己对空挡的认识是片面的:真正的空挡,并不是对方场地的空白处,而是对方启动重心的反方向处。

例如:对方在后场,他前场的空白处大;但是,前场未必就是空挡。

因为如果对方重心平稳,没有向前移动的趋势,则前场是空挡;但是如果对方启动瞬间,有重心向前趋势,那虽然对方人在后场,但真正的空挡却在后场!

因此,空挡绝不是对方场地空白处的片面理解,而是对方启动瞬间,重心移动的相反方向场地。所以打空挡,不能只盯对方场地空白处,更要盯对方身体的启动重心。

跟球友分享几个实战中的打空挡案例,希望对球友有更形象的启发!

精确的落点,就是你自己主动给对手制造的空挡!

李宗伟后场跃起杀球,精确的落点不就是对手空挡之所在吗?最常见的空挡就在对方回中时的两肋边线!

再看一下慢动作 ▼

重剑无锋,大巧不工,只要你的打击够强够准,就能制造空挡!让对手鞭长莫及的点,大家应该都知道,但能不能抓住空挡,还要落实到自己的精准打击能力。

空挡,有时候就在对手身边!

这是一个很早期的视频,视频里的李宗伟林丹网前较量。李宗伟放网质量不高,导致身后有大片空挡,而他也急于启动回位补救,按常理来说这是得当的。

但林丹的处理方法,印证了开头咱讨论的“重心空挡论”。李宗伟的重心已经在回中的方向了,防守意识完全不在网前了!所以,打击对手意识上的最薄弱防守区,比打击实际中的防守空挡更有效!

再看一下慢动作 ▼

 空挡,有时候就在对方身上,打追身球!

当然,追身球的具体打击点是有讲究的。

打追身,正手肋部,肩部、胸腹一线都是让对手比较头疼的打击点。

空挡,有时候就在对手刚刚离开的地方,重复打点!

在比赛中占据主动进攻时,重复打点,往往会扰乱对方的防御。使得对手处于被动防守状态,对自己刚刚离开的地方往往疏于防守。此时此刻,空挡就在那里。而对手防御意识比较强的“无人区”则比较容易防守。